鼓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

好书如挚友,终身不相忘。
下面由小编为大家遥收集的鼓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,欢迎大家阅读!


1.不读书的人,思想就会停止。


2.循序而渐近,熟读而精思。
--宋代·朱熹《读书之妻》


3.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--唐代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


4.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--莎士比亚


5.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--杜甫


6.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,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。


7.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
--陈寿lt;三国志>


8.只要一息尚存,我就仍然要学习。
生命不息,读书不止。


9.读书使人生活充实,使人思维敏捷,使人计算遥。
使人明智,使人巧慧;总之,可以使人更加的充满智慧。


10.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·心不在此,则眼看不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久也不能久也·三到之中,心到较急,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。
--朱熹《训学斋规》


11.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。


12.对于一个读者来说,保持遥思考是较重要的修养。


13.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,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,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遥的技巧,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,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,遥悟到更多的东西。


14.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--诸葛亮


15.书籍是青年人遥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--高尔基


16.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精思子自知--苏轼


17.我一生的嗜好,除了之外,---就是读书。
我一天不读书,就不能够生活。
--孙中山


18.和书籍生活在一起,永远不会叹气。
--法·罗曼·罗兰


19.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,也不是要盲目信从,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,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。


20.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
--陈寿《三国志》


21.书是遥不死的东西。


22.书籍是朋友,虽然没有热情,但是非常忠实--雨果


23.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--《三国志》


24.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,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--马克思


25.书是遥在近旁的顾问--美·凯勒


26.读一书,增一智。


27.读书须知出入法。
始当求所以入,终当求所以出。
见得亲切,此是入书法;用得透脱,此是出书法。
盖不能入得书,则不知古人用心处;有能出得书,则又死在言下。
惟知出知入,得尽读书之法也。
--陈善


28.人是有情感的,是活的,书是无情感的,死的。
一个活人去读死书,能够把书读活。
死书去读活人,却可以把人读死。


29.人不能像动物那样活着,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,来完善自己。


30.读一本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--歌德


31.一本书像一艘船,带遥我们从狭的地方,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--凯勒


32.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。


33.读不在三更五鼓,功只怕一曝十寒。
--郭沫若


34.书富如入海,百货皆有·人之精力,不能兼收尽取,但得春所欲求者尔·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·--苏轼《东坡文集事略》


35.好书如挚友,终身不相忘。
--英国谚语


36.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,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,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--歌德


37.不管掌握哪种知识,对智慧都是有帮助的,它能把无价值的东西扔掉而把有价值的保存。


38.书籍--当代真正的大学。
--英·卡莱尔


39.路漫漫其修道远,吾将上下而求索--屈原


40.遥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挤,总还是有的。
--鲁迅


41.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,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。


42.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。
--德·歌德


43.书籍是一种冷静遥的朋友。
--法·雨果


44.书中自有遥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


45.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
--陆游


46.困而知之。
--徐悲鸿


47.书犹药也,善读可以医愚。
书就像药一样。
药能医病,书能治好愚蠢和无知。


48.不动笔墨不看书。
--徐特立


49.举一而反三,闻一而知十,及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
--朱熹


50.读书有三到: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
心不在此,则眼看不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浪漫诵读,决不能记,记也不能久也。
三到之中,心到较急。
心既到点,眼口岂有不到者乎。
--朱熹


51.与遥胆人共事,无字句处读书。
--周恩来


52.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,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--泰戈尔


53.路漫漫其修道远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--屈原


版权声明

本文鼓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鼓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