衲
2024-12-10

衲 拼音nà
注音ㄋㄚˋ
部首衤部
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
笔顺丶フ丨ノ丶丨フノ丶统遥8872
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
衲nà(ㄋㄚˋ)
⒈ 僧衣。
⒉ 僧人:老衲。
⒊ 同“纳”。
汉英互译
patch up
造字法
形声:从衤、内声
English
mend, sew, patch; line; quilt
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
◎ 衲 nà
〈名〉?
(1) 僧徒的衣服,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,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[Buddhist cassock]
自出家来长自在,缘身一衲一绳休。——白居易《赠僧自远禅师》
(2) 又如:衲子(衲为僧衣。故借称僧徒为衲子);衲衣(僧衣);衲袄(和尚所穿的大袖上衣);衲裙(僧人的衣裳);衲帛(丝织物品)
(3) 僧徒自称或代称 [monk]
老衲供茶碗,斜阳送客舟。——戴叔伦《题横山寺》
(4) 又如:老衲;衲子(指僧徒);衲衣(代称僧人);衲师(僧侣);衲徒(僧人,僧众);衲僧(和尚,僧人)
词遥变化
◎ 衲 nà
〈动〉
(1) 缝补,补缀 [(of clothes)mend;patch up]
拘挛补衲,蠹文已甚。——钟嵘《诗品诗》
(2) 又如:衲裰(布块补缀成的短袍);纳头(用破布补缀而成的布片子;补丁很多的衣服);衲帛(织绣);衲被(曾经补缀的被子);衲衣(衲头。补缀过的衣服。泛指破旧衣服);衲袍(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)
(3) 引申为缀合而成之意 [assort]。如:百衲本二十四史
(4) 密针缝纫。同“纳” [stitch]。如:衲鞋底;衲线(缝缀用的线)
康熙字典
衲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4画
《唐韻》奴荅切《集韻》諾荅切,音納。《廣韻》補衲,紩也。
又僧衣曰衲。《蘇軾詩》欲敎乞食歌姬院,故與雲山舊衲衣。
又百衲,琴名。
又《集韻》儒稅切,音汭。義同。《玉篇》或作納。
衲字组词
- shān shuǐ nà山水衲
- pò nà shū gēng破衲疏羹
- bǎi nà bēi百衲碑
- nà yè衲叶
- nà shī衲师
- nà zǐ衲子
- nà jǐn衲锦
- nà nà衲衲
- nà tóu衲头
- jū luán bǔ nà拘挛补衲
- hán nà寒衲
- hóng nà ǎo红衲袄